[CN]-19-汪静涵 直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本背景
姓名: 汪静涵
专业: 物理学
三维: GPA 3.88/4.00; 综合排名 2/55(截止至大三下参加夏令营);
四级: 527;
科研/竞赛经历:大二上进实验室;参与攀登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
申请结果
最终录取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其他录取结果:
- Offer(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AD(0):
- [没有了]
- Rej(0):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直博](因时间冲突放弃参营)
- [清华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直博](夏令营面试不通过
- [复旦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硕士](夏令营未入营)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夏令营未入营)
申请心得
英语
学弟学妹无论是否出国都要学好英语(抹泪)。我不出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英语太差了。我对于大学四年没什么计划,到了大三需要决定是保研还是出国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申请前几乎不可能拿出能用的英语成绩。刚好GPA又在此时飞升到了第2名,于是直接决定保研。
然后惊恐地发现很多夏令营都需要通过六级才能报名QAQ所以想保研的同学请重视四六级!六级未通过的同学也不要太焦虑,我报名的这些学校都是不需要六级成绩的,报名夏令营关注一下有没有英语成绩要求就好~
夏令营的选择
尽量不要海投,看上去只是把相似的材料多交一次,但实操起来非常累。
物理系排名前10的同学可以把清北报上,我之前以为前2才有可能进清北,后来发现往届也有排名5-10名保研到北大的。物理系每年都有几个同学保研到北大,但清华的特别少,所以最近几届可能更推荐报北大?当年中科院、北大、清华三个夏令营时间是冲突的,所以我没报中科院。
如果对中科大感兴趣的话,只要能取得保研资格都推荐报名。在5月底6月初有个预面试,报名比较简单,想去科大的同学都可以去尝试一下,作为正式面试的演练。
另外两所学校的申请经历:复旦大学的夏令营我没入营,收到邮件的时候震惊又失落,发朋友圈吐槽后有很厉害的同学评论说他也被拒了。南京大学当年是对所有报名夏令营的学生开放了一个和导师联系的网站,好像是每个导师可以选几位学生入营,当时我已经联系上了中科大的导师,所以也没再去联系导师,也没入营。
硕士or直博
北大和清华物院都是几乎只收直博生的,报的话请做好读博的准备~
中科大的物院虽然几乎都是以硕士入学,但是很多导师都会非常希望学生未来转博,还遇到过有的导师说进了他的组都要读到博士,不过最近也听说有学长想转博而没转成。所以和意向导师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了解一下可不可以硕士毕业(按政策是肯定可以,就是听听导师对此的态度),转博是否困难等问题。
面试
我一共参加了4场正式面试,和5场和导师的单独交流,发挥不好的占大多数,所以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自我介绍
参考文书中个人陈述的思路,注意突出自己特有的优势。我当时已经进实验室两年,做了很多实验,但没有可发表的成果,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自己的研究经历上,讲自己具体做了哪些事,掌握了哪些实验技能。自我介绍中,最好能保证自己提到的每个事物都是自己非常了解的,经得起提问的。
文献翻译
一小段英文文献,当场朗读,然后马上口头翻译。因为在南科大的课程中,英文教材、英文文献都接触得多,这部分就很简单(即使我六级不及格)。对这部分有担心的可以从对应领域的文献的摘要中截50-100字来练习。
专业问题
报名的方向的专业课问题,提问逐步深入,一直问到回答不出来为止。我很多面试是凝聚态物理方向的,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问大多来自固体物理,我固体物理学得差,所以这些面试都表现得不好。也有老师是对着成绩单,抽几门课提问相关知识,有一场面试我被问到了低温物理学、晶体结构与对称群的问题,我也回答得不好。对于这部分,只能说大家要认真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对应的课程;以及面试前告诉自己大家都会被问到回答不出的问题,尽力去思考,稳住心态不要慌。
科研问题
如果简历或自我介绍中提到自己参与过科研,老师就会多提一些科研的问题。如果认真科研的话,这些问题是很轻松的,因为它们是可控的,从自己介绍科研工作的文案中不难猜到会被问到什么,准备好这些问题就行。比如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到我做过热电材料的科研工作,目的是提高热电性能,实验内容是制备材料、表征性能,老师就会提问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优化热电性能的原理,制备材料的设备的工作原理,表征仪器的测试原理等。
我面试时遇到过的其它问题
为什么报XX专业/对什么方向感兴趣/还报了什么学校
联系导师
很多保研夏令营是要和导师双选好后才能拿到优秀营员。以下经验适用于保研外校。
联系导师的方式
1.邮件套磁:一般情况是在收到入营通知后开始邮件联系导师。如果过早的话,很多导师会统一回复“等你入营了再说”,只有部分特别受欢迎的导师才需要很早去联系。而等到夏令营开始后,有很多导师已经招满学生了,可选的导师会少一些。邮件联系后,导师如果对你感兴趣,很可能会提出单独交流一下。
2.被导师套磁:我和几位朋友都有过面试后收到导师的邮件甚至电话,希望学生能加入他们组的经历,这种情况比我想象中常见很多,但可遇不可求。
3.夏令营组织的师生交流环节:可以和很多导师一对一交流,如果没有提前套磁就要抓住这个机会。
和导师单独交流的准备
和导师交流前一定要做好准备,除了尽量充分地了解研究内容之外,还要准备好想提问的问题,我会准备好科研方面的问题和这些我想了解的问题(有些需要委婉提问):工作时间,风格(push/放养),硕士还是博士,多久毕业。
海王
当不当海王取决于导师的态度,如果导师明确答应了你,你也认为导师的承诺可信的话,就不用联系其他老师了。有的导师会吊着学生,不拒绝也不给明确的口头offer,这种情况可以同时联系不同学校的几位老师。决定了拒绝老师的话也要尽早。
我的经历
1.面试我的老师主动联系我,电话交流时他一开始就问我有什么想问他的,我没准备问题就尴尬地愣住了,聊到后面他主动说他们组有严格的上下班打卡要求,并且工作时间很长,还告诉我如果之后还要联系其他老师,要主动问这方面的问题。后来我因为对他的方向不太感兴趣拒绝了他。
2.我没有提前联系清华大学的老师,在清华夏令营的师生交流环节,我有3次和老师线上一对一交流30分钟的机会:A教授让我自我介绍后一直在严厉地提问基础知识,我全程都没找到机会进一步了解他的研究;B教授是一位特别受欢迎的老师,和他聊天很轻松,但在谈话中我也知道了自己是没有希望成为他的学生的;C教授说要给我介绍他们实验室,然后打开PPT以线上学术报告的语气和方式讲了约25分钟,中间我有尝试打断他提问,他简单回答后马上接着讲,最后他过完全部PPT后我们简单讨论了几句,就到时间了。交流环节后很快就是面试,我没获得清华大学的优秀营员,所以也没有和这些老师进一步交流了。
3.我联系到现在的导师的过程很顺利,在拿到预面试的成绩后发了简短的邮件(简要介绍自己+表达兴趣+简历放在附件),没过几个小时就收到了导师的回复,约了个时间视频会议交流了一下,就确定下来了。
保研的心态
如果不是心理很强大,能一直维持良好的心态的话,夏令营不要报太多。我在准备夏令营的阶段太累了,导致夏令营期间心理状态很差。
公众号、b站、知乎等的保研分享不要看太多。我当时能了解到的大部分保研成功案例都来自极其优秀的学生(可能大多数普通保研人不会把自己普通的保研经历发到网上?),因此非常容易焦虑。在感到焦虑时最好放下手机去和身边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姐交流。
保研中科大的注意事项
1.记得参加预面试!!!
预面试是在夏令营之前的官方线上面试。夏令营通知发布后,从中科大官方的夏令营招生页面可以找到预面试的官方Q群号,接下来很多安排都会在Q群中通知。预面试一般在5月底6月初进行,面试后每个学生会收到评级,分为A、B、C三种评级。
预面试A+参加夏令营=优秀营员
预面试B=入营
预面试C=相当于没参加过预面试
预面试是在夏令营前的一次额外的机会。如果拿到了A就相当于提前拿到了offer,这时就可以去联系导师,很多导师很乐意接收拿A的学生。如果拿到了B或C,也不影响7月正式参加夏令营。预面试不难,听学姐说她的同学里参加了预面试的人都拿了A或B,我这届好像就我一个参加,当时也拿了A,大家放心冲qwq。
2.记得同时报名物理学院和微尺度的预面试!!!
“微尺度”指的是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是属于中科大的含有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信息多个学科的研究中心,相比物理学院有额外的奖学金。很多老师同时在物理学院和微尺度招生,会出现一边招满了另一边还没招到的情况,建议同时参加物理学院和微尺度的预面试。我当时不知道微尺度有单独的预面试,而导师只在微尺度有名额,因此我只能在7月的正式夏令营时再参加微尺度的面试,多熬一个多月还是很难受的。
结语
非常感谢南科大和在南科大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同学!祝学弟学妹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