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US]-21-陶毅诚 MIIS @ CMU

基本背景

  • GPA: 3.79/4 91.35/100(大三学年 rk8)
  • TOEFL: 106 (Reading 29 + Listening 29 + Speaking 24 + Writing 24)
  • GRE: V153 + Q169 + AW3.5
  • 申请时排名: 39/195
  • 交换:
    • 23 Spring -- MIT Blended Learning 冬季在线课程
    • 23 Summer -- NUS SoC summer workshop
    • 24 Fall -- NTU visiting research
  • 实习: 3 段水实习
  • 论文(申请时): 没有 AC 的
    • 北深合作的一篇
    • 统计系合作的一篇
    • NTU 在写一篇
    • UTokyo 在写一篇
  • 推荐信: 学术导师,东大合作老师,统计系合作老师,NTU 合作老师
  • 联系方式:12112003@mail.sustech.edu.cn,微信 13771837710

申请结果

最终录取学校:

其他录取结果(截止至 2025.4.7):

  • Offers:
    • MSAI @ HKUST
    • MSCS @ CUHK
    • MSCSE @ Notre Dame
    • CS75 @ UCSD
    • MSAI @ NTU
    • MIIS @ CMU
    • CS28 @ USC
    • MSCSE @ JHU
  • Rejects:
    • MPCS @ UChicago
    • 港三科研提前批默拒(CUHK 明拒)
    • MSCS @ GaTech
    • MengCS @ Cornell
    • MSAIM @ CMU
    • MSAIE @ CMU

选择 MSc 还是 PhD

我其实一直没决定是读 PhD 还是 MS(到了拿 offer 都没有),所以一直是两条线并行的,也导致我很累。

我罗列一下我的想法,大家自己做决定。

PhD 的优势:

PhD 意味着沉淀:更好的学术积累,人脉构建;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如果老师天天让干横向那另说);不用太急着考虑就业;可能更好的出路,比如大厂算法,教职(海优),甚至是拿绿卡

PhD 的问题:

时间过长,有读完方向不火了的风险(如果做的是 LLM 这种红极一时的研究);过于折磨,如果老师要求 n 篇 A 毕业,然后自身积淀不太够的;长期在异国他乡

MS 的优势:

时间短,不在学术上折磨,立即就业;如果有火的就业方向,可以赶紧加入;体验异国风情(?)

MS 的问题:

时间短,只是本科学位的续命,认可度不够;烧钱

最后,看不进论文,不能自己构建创新点,觉得科研很折磨的,无脑选 MSc。

我推荐的外申四年规划

大一:稳固基础绩点,参与学生工作

大一是最原始的资本积累,是 GPA 变动最大的阶段。我校不可以重修,所以必须在大一稳扎稳打,基础课拿下高分,否则会对你后三年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我),也不用太气馁,你还可以靠科研实习竞赛翻盘;但是,我实话实说,我每天都很后悔大一 GPA 不高

刚进大学还比较推荐的是搞好人际关系,多参与一些学生工作,不仅可以丰富你的校园生活,更可以体现你的多样性、领导力等等特质,申请时有用。

大一的暑假,可以好好享受,游山玩水。这应该是最开心的暑假了。

大二:打好专业基础,速通选修思政

大二是全面进入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的一年。请务必认真学习,打好坚实的 CS 领域基础。

对于暂时性还不知道想走科研实习哪条路的同学,我建议你速通选修思政,给你后期减少课业压力,铺平套路。

大二我建议可以打一些比赛,并且如果想做科研,明确你做的方向(我小红书刷到卷王大二能发顶会,我做不到,所以我也只建议你明确方向)。

大二的暑假,无论是做一段交流性质的暑研,还是投个小厂实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大三:参与科研实习,巩固申请素质

大三专业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一定要腾出精力准备了:你要申博,论文是你的敲门砖;你想就业,一段优质的实习总得做;你要外申,语言是必须要过的槛。不要再为校内的课忙的焦头烂额,GPA 在大三已经变化不大了;而要做体现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的事。

注意,申请要尽早开始搞,很多提前项目(香港的 MPhil,PhD 提前批 5 月多就开始了,必须尽早准备)。

大三的暑假,无论是认真写一篇论文(对于 AI,晚于 AAAI 的会应该不能在外申前出结果了),还是做段大厂实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大四:持续丰满简历,做好申请把关

大四上其实很多同学都没课了,我认为做一段交流对于申请目标院校大有裨益。

大四做的实习科研也可以在简历上写,用现在进行时写"我正在准备一篇 paper,预期投到某会议";"我正在某企业实习,mentor 对我评价很高"。

大四下就是收获的季节了,但也不要闲着,我建议最后做一段实习,因为如果读硕士,你很快就会踏入职场,实习经历越多越好;读博,老师可能不让你做实习。

申请的碎碎念

中介

结论:我认为不要找中介,虽然我找了。

我找中介主要是几个需求:1. 帮我分担看学校项目的功夫 2. 给我一个申请的定位 3. 润色文书

但我说实话,中介现在水太深了,真的很难找到一个负责且能力强的,我对找中介这个事情比较后悔。

硬要说,我建议找只做文书润色的,甚至可以找老外,原汁原味。

美国 MS 择校

这个我没有什么想法,在这里做一些数据分析。

计算机系 2024 届中(不完全统计),

学校人数
约翰霍普⾦斯⼤学6
卡内基梅隆⼤学6
纽约⼤学4
加州⼤学圣地亚哥分校1
佐治亚理⼯学院1
波⼠顿⼤学1

可见,前三所是录取的大头,后面几所也对南科大认可度还行。

套磁

我是做 LLM 的,这个领域门槛对我过高,没有顶会很难从零套磁,老师回复率低的可怜,但其实去看人家主页招的也都是清北华五。所以不回复是正常现象。

我建议你:

先发掘自己跟的南科大导师认识谁,这比从零开始建立联系方便太多。

其次在大三下(我建议不要晚于这个时间点,否则老师很可能满员了)海投多投,一个学校 10+,不要有成为海王的负罪感,因为不这么做可能真的联系不到老师;但是必须强调,不要一篇套磁信走天下,必须在信里写明白对老师什么点感兴趣,以及你为什么和这个老师匹配,老师不是傻子,看你拿模版去问不会回你的。

最后联系上了多和组里师兄师姐沟通,万一导师组里有雷,欲哭无泪。

另外,我强调一个原则:Connection >> Papers

其实申请博士,不在于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而在于获得老师芳心。纵使你有再多的 paper,你还是需要找到要你的老师;反过来说,只要有老师要你,paper 的用处并不大。你和老师互相熟悉后,他认可你的能力就是最大的肯定。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

关于南科大 CSE 的认可度

香港新加坡 MS 没问题,我认为可以说成绩够了(3.6+)点击即送,不用太担心。

用好小红书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大家都喜欢在小红书上第一时间发面经、论文审稿进度、申请 offer,甚至有华人老师(比如黄超、尤洋)直接入驻小红书。所以我建议用好小红书。

两个信息源

新加坡 PhD 的奖学金问题

港新的 PhD 现在都是卷中卷,尤其美国 PhD 申请现在被川普搞的一片黑暗,更多华人会涌入港新,造成空位的稀缺。

我在这里系统的阐述一下新加坡 PhD 的奖学金问题

对于新加坡博士申请,除了导师要你,还需要导师有收留你(除非你自费读博)。

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几种:

  1. 学校全奖。这种门槛很高,而且名额一般给新来的 AP,帮助他们招到学生。拿到 tenure 后这个名额很难获取。因此除非自身实力强劲,或者找 AP 读博,否则拿不到。
  2. 企业赞助。以前有阿里巴巴奖学金,但最近很多企业都不赞助了,而且很多是只给 local 的。
  3. Astar SINGA,AISG 等机构奖学金。Astar 除了 SINGA 都是只给 local 或者 PR 的,SINGA 奖学金需要先联系 Astar 老师,再联系高校老师,双老师指导,不联系一般拿不到。AISG 好像不需要报名,也是门槛很高的择优录取。
  4. 老师出钱,funding。老师自己接了项目,用项目经费供给。一般来说这种名额最多,但可能需要读 part-time PhD,也是四年毕业,但第一年要以 RA 身份就读。

老师的 funding 一般需要本人倒贴生活费,不能完全 cover。全奖和 SINGA 应该是 3k 新币生活费左右,有些许富余。AISG 等土豪奖学金能开到 6k 新+。

不要认为谈钱伤感情,要在新加坡读博就必须和老师把钱的事情讲清楚了。

申请地区锐评

日本

作为曾经考虑过的选项,优势在于便宜以及可以在日本生活,劣势在于日本 IT 产业较差、申请繁琐。

香港

香港现在有些破。港校则我认为吃相难看,太抢钱了。

香港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回深圳找实习。

CUHK 留位费要 13 万港币,还 10 月底就发 offer 了,存心逼着我要么来、要么送钱、要么早点释放名额给想去的。

HKUST 新开了好几个 AI+X 的专业,坐地起价,人工智能与创业开到了 50 万港币;而且 HKUST 好像不稀罕搞排名,很多排名今年被想进步的港城给超了,实在不该。

HKU 以前 CS 比较差,规模没做起来,现在马毅上任做了很多重组,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还是搞特殊,就他组织笔试面试。

新加坡

坡岛太小,时间长会腻。物价太高,和隔壁马来比天上地下。

但是,演唱会特多,所有人几乎都会讲中文,电影院里甚至默认简体中文字幕,霸王茶姬蜜雪冰城海底捞啥都有,出了国仿佛又没出国。

NTU 现在严卡中国人比例(申请博士),就想着让 MS 爆金币,而且交通不方便。

NUS 出的 311 没有和计算机合作,导致正常招生名额被挤兑。而且不知道 SoC 为什么这么沉得住气,5 月才发 offer,就甘心捡剩下的学生还不想赚留位费?

美国

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特朗普,我根本猜不透他的政策,也不知道留学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挠。其次,饮食、物价、离家、安全等等都是问题。

update on 4.7:最近开始随机撤销 F1 签证,对等关税搞的全球股市飘绿,真有你的川普

UChicago 人文社科商业名校,不是计算机名校,MPCS 收的都是转码的学生,不要报他!!!

USC 卡南科大。

UCSD 的 CS75 和 CS76 的区别我一开始没分清,直接申了错误的 CS76,发了好几封邮件才改正。

**Cornell Tech UCB(Meng)**都是小于一年的项目,甚至连个暑期实习都做不了,不划算。

结语

外申是一件战线很长的事情,但相比另外几种深造方式,没有考研那样一锤定音的考核,没有保外校那样完全不被认可。外申唯一的要诀就是耐得住寂寞,静待花开。

写下这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衷心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朱赫学长,陈川学长,余可学长,杨晓杰学长,彭英智学长,郭赫天学长,陈亦乐师兄,林雨航学长等等,也感谢在学业和申请上给予我帮助的宋轩老师,范子沛老师,陈冠华老师和丛高老师。

最后打个广告,我将我申请的 MS,PhD 项目都整理成了一个详细的文档,以及相关院校做 NLP 的老师也有归纳,还有我申请时写的万字文书。如果你对以上材料感兴趣,可以联系我,请我喝杯奶茶,我很乐意帮助你完成申请。

另外,本人 F1 美签一次过,如果你对美签有疑问也可以来问我。

后记:燃烧的斗魂

大学三年,不少晚上我都会绕隔壁大学城骑车。

骑行过程中,我时常会问自己:我和围栏里的北大,清华学生有什么区别?是什么使他们考进清北?最重要的,我能不能通过努力加入他们?

我三年里都在尽力追赶。

最后,我申请到了 CMU,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消息。

但这不意味着我就达到了清北的水平。

在我心里,考上大学的同学都是并肩作战的奋斗者,他们都是我终身学习的标杆。

“燃烧的斗魂”是稻盛和夫说的,意指我们要时刻有争夺胜利的气势;遇到挫折也绝不退缩;还要有威慑、锐利的眼光。在这里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申请到自己的理想学校。